第五十章 火炮与佩剑-《九州河山皆华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庞岳赶紧上前一步扶住秦时勇,说道:“老秦,我不是说过了吗?以后在做工的时候就不必如此多礼了!”

    “大人心胸宽广,小的却不敢坏了规矩!”秦时勇颇为恭敬地说道。

    庞岳笑着摆摆手:“不提这些了,铸炮一事进行得如何了?”

    一说起铸炮,秦时勇便来了精神:“有劳大人之前的安排,又有了马大人的协助,一切都相当顺利!特别是大人提出的那个铁模铸炮法,真是常人难以想到啊!我等将此法付诸实施之后,所取得的效果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!”

    “是吗?”庞岳满意地笑了。这铁模铸炮法,是他在上次出征吉安之前,专门找时间交代给秦时勇等铸炮工匠的。当然,这种方法并不是庞岳的原创,虽然他在前世是学工科的,却和军工挂不上钩。

    铁模铸炮法,于19世纪鸦片战争时期由浙江嘉兴县丞龚振麟发明。顾名思义,即先铸好铁模,再利用铁模铸炮。铸模的时候,先用干透的楠木或衫木按炮体外形制成木芯并加上炮耳、炮箍的木模,然后按照炮的实际磅位和长度分节做成泥模,之后再根据泥模逐节浇铸、翻铸城层层榫合的整套铁炮模。铁模铸造之后,便可以铸炮了。铸炮之时,先将每瓣铁模内面清洗干净,再将两瓣合拢并箍紧,把各节铁模结合起来,形成大炮的形状。做完这些之后,再在铁模的内表面刷上两层涂料。第一层为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,待第一层干透之后再涂上由极细的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。烘干之后再配合上事先做好的炮芯,便可以开始铸炮。

    与明末流行的泥模铸炮法和失蜡铸炮法相比,铁模铸炮法可以说有着一种革命性的进展。用泥模铸炮的话,不仅耗时长久,而且铸造出来的炮上多有蜂窝和露眼,合格率很低。此外,做成的泥模也不能像铁模那样重复使用,一件泥模只能铸炮一门,铸后即毁,将造成资金上的浪费。至于失蜡铸炮法,虽然与泥模法相比有着不收节气限制的优点,但仍然耗时较长,合格率依然很低。

    其实,关于铁模铸炮法的一些具体细节,庞岳也记不清了,只是知道大致的流程。但秦时勇等工匠却是行家里手,听庞岳说完之后很快便知晓了个中奥妙。

    “没错,大人!”秦时勇兴奋地点点头,“如今,工匠们已经铸造出了两套铁炮模,铸出了两门马大人所说的那种……”兴奋之下,火炮的名字也记不太清了。

    好在马尔吉奥很快便理解了秦时勇的意思,用生硬的汉语接口道:“一磅炮!”

    “好!”听说已经铸造出了两门火炮,庞岳大喜过望,“带我去看看!”

    “行,大人这边请!”

    于是,庞岳又在秦时勇的带领下来到了作坊后面的库房。看到那两门一磅炮之后,庞岳的激动心情更是难以抑制。火炮,在这个时代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战争之王,一但赣州镇装备上大量火炮,那在战斗力上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    高兴之余,庞岳又想起了一件事,超马尔吉奥问道:“马尔吉奥先生,你会不会铸造红夷大炮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