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农业很大程度上奠基了一个文明的发展,而气候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文明农业的水平。 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有大面积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。一个是天朝,另一个是米国。感受下。 所以说这个气候是一个有魔力的气候,这个纬度带是一个奇迹的纬度带。 问题是鹿鹤沟虽然在这个纬度带,却并没有形成这种有魔力的气候,而是比较苦逼的那种。 徐文山几乎可以确定,这片大陆,从鹿鹤沟出发往东走,一走出群山,会遇到大面积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那里水热充足,沃野千里。然而由于鹿鹤沟周围群山密布,就像一堵墙,挡住了东边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,缺少降水,导致这里形成了苦逼的荒漠气候…… 先前道士讲:“往东二千里,是无尽海,此处往西二千里,是无量山,往北三千里,是荒原,往南三千里,是雨林。”可以佐证徐文山的判断。鹿鹤沟应该是处于内陆,而东边是有大片的海洋的,这种地理条件和上辈子华夏南部的地理位置有些相似,只是鹿鹤沟在西部。 幸运的是,西方还有“无量山”,每年夏天,鹿鹤沟就会进入汛期,有两条半死不活的小溪会盈满清凉的溪水。徐文山分析,这“无量山”那边是一片高原,那里每年的冰雪融水会流经鹿鹤沟,因此文明的种子才会在这个山坳里发芽。 只是,两条溪水是不够的。鹿鹤沟由于水资源的制约,耕地面积受限,导致现在民不聊生,自家的地位也岌岌可危。 若是能解决鹿鹤沟的水资源问题,这里会成为山中的聚宝盆。 要治理水利。这是徐文山的结论。 然而水利不是你想做,想做就能做。自己只是地主家的公子,没有大义的名分,更抽不出人丁进行水利治理工作。 目前农民都在自家忙自家事,若没有点权威和利诱,他们是不会听你使唤的。 何况,抽一个农民来做工,就少一个农民耕地。鹿鹤沟这低下的劳动力、自家那没多少的存粮,能供得起几个农民脱产做工呢? 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