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初七一早,窗纸刚透进点微光,冯家幼就醒了。 她侧着身看程学民睡得正香,小松鼠蜷在两人中间,小嘴还微微张着,心里忽然涌起股热流。 当年在程家湾插队时,她可从没想过,有一天会带着丈夫和孩子,以这样的方式回来。 “学民,醒醒,我想带妈和家末去知青点看看。”冯家幼轻轻推了推程学民的胳膊。 程学民揉了揉眼睛,坐起身说道:“行啊,我陪你们去。正好让妈她们看看,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!” “嗯嗯,我也是这么想的!我妈她来的时候,也都说了想要看看我之前,在这里插队劳作的地方!”冯家幼也是连连点头,可没跟自己男人这样用词,还曾经战斗过的地方? 其实冯家幼也知道,这个说法出至哪里! 就是自己男人写的《我的兵团岁月》里,女主人公返城参加高考,写的作文题目就是这个。 当即也是催着隔壁的冯家末她们赶紧起来。 洗漱完,程母已经在灶房忙活,见他们要出门,赶紧装了袋煮鸡蛋:“带上路上吃,知青点离村远,别饿着。” 冯家末蹦蹦跳跳跑过来,背上程学民给她买的新书包:“姐,知青点是不是有小土房?跟电影里一样?” “去了就知道了,别瞎闹。”冯家幼笑着捏了捏她的脸。 几人刚出村,就碰到秦晓莲,她手里拎着个篮子,里面装着给知青点看屋老乡的点心:“伯母,哥,嫂子,我跟你们一起去!” 知青点在村西头的土坡上,几间土坯房孤伶伶立着,墙皮掉了大半,窗户上的塑料布破了洞,风一吹哗啦响。 看屋的王婶正坐在门口纳鞋底,见他们来,赶紧站起来:“冯家幼!我猜你肯定会回来看两眼!” “王婶,好久不见。”冯家幼走上前,握住王婶的手,打着招呼说道,“我带我妈和我妹,过来看看我以前住的地方!” “好好好,城里的……同志你好你们好!”王婶也是受宠若惊,赶紧招呼迎接着。 冯母也是连连跟其打着招呼,眼睛也跟着冯家幼的,扫过屋里。 土炕还在,炕边放着个旧木箱,那是冯家幼她们当年装衣服的;墙上还贴着农业学大寨的旧标语,字迹都淡了。 只是现在,人去炕空,显得十分的荒凉! “这屋我一直给你留着,想着你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。”王婶拉着她往屋里走,“你当年住这屋,冬天漏风,你总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,早上起来头发上都结霜。” 冯母跟着进来,摸了摸冰冷的土墙,又看了看漏风的窗户,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:“家幼啊,你当年就在这屋里住了四年?这么冷的天,你怎么熬过来的?” “妈,没事,当时大家都这样。”冯家幼赶紧擦了擦冯母的眼泪,说道,“而且后来学民总给我送窝窝头,还帮我修窗户,比别人好多了。” 冯家末拿着个旧锄头,在院子里比划:“姐,你当年就是用这个种地啊?看着好沉!” “别瞎动,那是你姐当年干活的家伙,可不能弄坏了。”冯母赶紧喊住她,又叹了口气,说道,“要不是学民帮衬,你姐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。” 其实也知道女儿是幸运的,遇到了女婿程学民这么一个好后生。 特别是知道,本来这个知青点,其实有着五六个插队知青的! 可女儿那几个知青同伴,家里都差不多有关系,提前返城的提前返城,第一次恢复高考的参加高考,也考上了大学。 最后她女儿一个人,留守在这知青点。 冯母之前收到女儿信件时,还没觉得怎么感触,毕竟她跟冯父也都被下来,同样在地方劳作。 可现在! 看着眼前的知青点景象,又想到自己女儿,因为她们当父母的成份问题,不能参加第一次高考,而不得不一个人留守在这知青点,那会是怎样一个凄境? 好在,一切都过去了! 女儿是有了程学民这个好后生,帮她搞定了高考的资格,并在几个月后,也跟着考上了燕京大学,得以回到燕京。 所以,此时此景! 想着女儿当时的凄境,也就对女儿在这农村插队,早早的跟一个泥腿子私定终身,并把身子给出去了不说,还带回去了一个肚子,也就十分的理解十分的理解了。 冯母也是后悔,当时她知道实情后,还十分的恼怒,更是恨不得要逼着女儿,去把孩子打掉,甚至要跟女婿直接断了往来。 是真的后悔啊! 要是当时没有自己的好女婿,帮衬着女儿渡过那最艰难的几个月,冯母都实在没法想想,她这个女儿还能不能挺过来? 想到这种种,触景伤情的冯母也是不停的抹眼泪! 第(1/3)页